在中华文化的星空里,八卦犹如一组古老的密码,承载着先民对宇宙、自然与人生的哲思,而在八卦之中,乾卦(☰)位居首位,被称为“八卦之祖”,它以三画阳爻(—)叠成,象征“天”——这个孕育万物、统摄四方的至高存在。《周易·系辞》言:“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”,乾与坤作为八卦的核心,分别代表“天”与“地”,构成了宇宙秩序的基础框架,要理解乾卦的五行属性与寓意,需先回到它作为“天”的本源象征:天是刚健的、运行不息的,是万物生长的动力之源,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中“自强不息”的原型。
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是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解释宇宙构成与变化的基本模型,而八卦则是对宇宙万物八种基本形态的抽象,二者的配属并非随意,而是基于“象”与“理”的统一——即卦象的特性与五行的属性是否契合。
传统易学中,八卦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为:乾、兑属金,震、巽属木,坎属水,离属火,艮、坤属土,这一配属的核心依据,是卦象所象征的自然现象与五行特性的呼应,离卦(☲)中间一阴爻,上下两阳爻,形似火焰向上燃烧,故属火;坎卦(☵)中间一阳爻,上下两阴爻,如水中藏阳,故属水,乾卦为何属金?
五行中,“金”的核心特性是“从革”——即变革、收敛、坚刚。《尚书·洪范》言:“金曰从革”,孔颖达疏:“金可以从人改更,言其可为人用,变革成器也。” 金虽可被冶炼铸造(“从革”),但其本质是坚硬的,如金属之器,能承载、能决断、能守护。
而乾卦的核心德性是“健”。《周易·象传》释乾卦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——天的运行永不停歇,刚健有力,这与金的“坚刚”特性高度契合,天如金铸之器,虽无形却有质,其运行规律(如日月交替、四季轮回)恒定不变,正如金属之性,虽可被塑造,却不失其坚固之本。
八卦分属八方,乾卦对应西北方,在中国古代地理观念中,西北为“天门”,是天之气汇聚之地,而西北方在五行中属金,五行与季节的对应中,金主秋、冬(秋主收敛,冬主收藏),而乾卦象征的“天”在秋冬季节呈现出“收敛”的特性——万物从生长走向成熟、收藏,正如金的“从革”:经历春夏的生长(木、火),到秋冬凝结成果实(金),再入土(土)孕育新的生机(水、木),形成循环。
乾卦作为“天”的象征,统摄四季,但秋冬的“收敛”更能体现其“刚健”背后的秩序性——天以规律约束万物,正如金以其坚硬守护秩序。
乾卦由三阳爻组成,是八卦中唯一的“纯阳之卦”,阳爻象征“刚”“动”“实”,三阳叠加,意味着“刚健”的极致,五行中,金的特性是“纯粹”——金属多为单质,质地均匀,不杂不浊,这与乾卦纯阳无阴的纯粹性一致,相比之下,坤卦(☷)三阴爻属土,土性“杂糅”(承载万物,包容众性),恰好与乾卦的“纯粹刚健”形成对比。
历史上,八卦与五行的配属并非只有一种说法,汉代京房易曾以乾属木、坤属土,但其依据是“纳甲”体系(将八卦与天干地支相配),而非卦象的本质特性,到宋代,朱熹在《周易本义》中明确肯定“乾、兑属金”,并以“天为金气”解释——天的运行如金之“肃杀”(秋气),虽有生杀,但本质是刚健有序,这一观点被后世主流易学接纳,成为共识:乾卦五行属金,其“金”非指具体的金属,而是象征“刚健、收敛、变革、纯粹”的抽象德性。
乾卦的寓意,藏在其卦辞与爻辞之中,卦辞“元亨利贞”四字,是对乾卦整体德性的概括;六爻从“潜龙勿用”到“亢龙有悔”,则展现了“刚健之道”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呈现。
“元亨利贞”是《周易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卦辞,而在乾卦中,它被赋予了最根本的意义,王弼注《周易》言:“元者,善之长也;亨者,嘉之会也;利者,义之和也;贞者,事之干也。” 这四个字代表了乾卦的四种核心美德:
元:始生之德
“元”即“始”,如天之始生万物,是创造的源头,乾卦作为“天”,是宇宙的开端,象征一切事物的初始动力,对人而言,“元”是初心、是潜能,是“生生不息”的生命力。
亨:通达之德
“亨”即“通”,如天之气流布四方,无滞无碍,乾卦的刚健不是僵硬的,而是能顺应规律、通达变化的,正如金虽坚,却可被冶炼成器,实现“通达”之用,对人而言,“亨”是沟通、是包容,是在刚健中保持灵活的智慧。
利:和谐之德
“利”即“和”,如天之滋养万物,使各得其宜,乾卦的刚健不是独断的,而是以“利万物”为目的,金能铸剑以卫民,能制器以利生,其“利”在于“义之和”——符合道义的利益,对人而言,“利”是责任、是贡献,是在刚健中兼顾他人的胸怀。
贞:中正之德
“贞”即“正”,如天之运行规律恒定,不偏不倚,乾卦的刚健以“正”为根基,正如金的本质纯粹,不随波逐流,对人而言,“贞”是坚守、是原则,是在变化中保持本心的定力。
“元亨利贞”四德合一,构成了乾卦“刚健中正”的完整内涵:以初心为始,以通达为径,以和谐为果,以中正为本。
乾卦六爻皆以“龙”为喻,从“初九:潜龙勿用”到“上九:亢龙有悔”,描绘了“龙”(象征刚健者)在不同阶段的状态,蕴含着对人生成长、事业发展的深刻启示。
“潜龙勿用”,龙潜伏在水下,不轻易显露,这是刚健者的初始阶段:力量尚弱,需隐忍积累,而非急于求成,正如金属在冶炼前需深埋矿中,经历锤炼才能成器,对人而言,这是学习、沉淀的时期,要“藏器于身”,等待合适的时机。
“见龙在田”,龙出现在田野上,开始显露头角,此时力量初成,需“利见大人”——亲近贤能、获得指引,同时以“德施普也”(《象传》)的心态,将积累的能力用于服务他人,正如金属初成器,需经打磨才能合用,人在崭露头角时,需保持谦逊,借势成长。
“终日乾乾”,君子白天勤奋不息,夜晚仍警惕谨慎,如此虽处危境而无咎,这是刚健者的关键阶段:已具备一定实力,但需面对更多挑战,必须“慎思明辨”,在进取中保持敬畏,正如金属之器虽坚,若不慎使用也会折损,人在上升期需戒骄戒躁,以“惕若”之心应对风险。
“或跃在渊”,龙或跃出水面,或退回深渊,皆无咎,此时面临重大抉择:是继续前进,还是暂时退守?乾卦的智慧是“审时度势”—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,不盲目冒进,也不错失良机,正如金的“从革”,可刚可柔,能进能退,在变化中把握主动。
“飞龙在天”,龙翱翔于天空,达到巅峰状态,这是刚健者的理想境界:不仅自身力量强大,更能“德被天下”,成为众人追随的榜样(“利见大人”),此时需保持“刚健中正”,不偏离“元亨利贞”的初心,正如天的运行,虽至高无上,却始终以滋养万物为任。
“亢龙有悔”,龙飞得过高,终将有悔恨,这是对“刚健”过度的警示: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,若不知收敛,必致衰败,正如金属虽坚,若加热过度会熔化;权力虽大,若滥用会失势,乾卦的智慧不仅是“自强不息”,更是“知止不殆”——在巅峰时保持清醒,懂得退守与传承,才能“持盈保泰”。
乾卦的寓意,不止于个人修养,更指向宇宙秩序与人文精神的统一。
从宇宙层面看,乾卦象征“天道”——天的刚健运行,创造了昼夜、四季的规律,使万物各有其序,这种“秩序”不是僵化的,而是“生生不息”的:天以其刚健,推动万物从“潜”到“飞”,再到“悔”的循环,体现了“周行而不殆”的宇宙生命力。
从人文层面看,乾卦是“君子之道”的原型。《象传》言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将天道的刚健转化为君子的精神追求:以“元亨利贞”为德,以“六爻龙象”为行,在人生中践行“刚健、中正、进取、知止”的智慧,这种精神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始终:孔子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”,是自强不息;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,是利人济世;王阳明“知行合一”,是贞固守正。
儒家将乾卦的“自强不息”视为核心价值观。《中庸》言: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,致中和”的前提,正是君子对乾卦“刚健中正”的践行,孔子周游列国,虽“累累若丧家之狗”而不改其志,正是“潜龙勿用”到“终日乾乾”的写照;孟子提出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“大丈夫”人格,其精神内核正是乾卦的“贞固”之德。
道家虽主张“柔弱胜刚强”,却并不否定乾卦的刚健。《道德经》言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天法道”的“天”,正是乾卦所象征的“刚健运行之天”,道家认为,天的刚健不是刻意为之,而是“自然”的流露——正如乾卦六爻的变化,是“时”与“位”的自然呈现,而非人为强求,这种“自然刚健”的思想,为乾卦的寓意增添了“无为而无不为”的维度。
在今天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,乾卦的寓意依然具有现实意义:
八卦乾卦,五行属金,其“金”非冰冷的金属,而是“刚健、收敛、变革、纯粹”的精神象征;其寓意,从“元亨利贞”的四德,到“六爻龙象”的人生智慧,最终指向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文化内核,它是先民对“天”的敬畏与模仿,也是对人类精神力量的终极探索——在刚健中保持中正,在进取中懂得止盈,在变革中坚守初心。
当我们重读乾卦,读到的不仅是古老的占筮文字,更是中华文化的“刚健基因”: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他人,而是如天一般,以刚健的力量滋养万物;真正的智慧不是永不犯错,而是如“亢龙有悔”般,在经历中成长,在循环中生生不息,这,或许就是乾卦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文图起名社 - 专注国学起名,宝宝取名及国学知识资料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
工作时间:
客服电话
电子邮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